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谋划,把工作做在大局上、做在全局上、做在时代脉动的节点上,数智赋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全省高校实现示范引领。
数智赋能全员育人,共筑人才培养同心圆
多元聚力,汇集育人力量。学院以思想引领、德育养成、职业发展、榜样示范、专业教育五大维度,构建专职辅导员、党建导师、企业导师、校友导师、综合导师于一体的育人体系。学院现有专兼职辅导员11人、党建导师39人、企业导师23人、本科生综合导师154人,形成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创新的人讲创新、有担当的人讲担当的大思政工作队伍,以育人共同体共筑人才培养同心圆。
数能提质,精准关爱无限。推动学院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育人力量有机结合,学院开发“生情在线”三全育人数智平台,整合育人资源、育人环节、育人载体,打通学生思想引领、发展成长、管理服务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融合学生在校期间全成长周期的各类数据,形成学生数据中心,实现各育人环节、各育人主体间的信息集成、共享和个性化使用,真正体现“生情在线,关爱无限”。
了解生情,助力学生成长。学院推出“生情报告”,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全院150余位导师、50余位班主任每年都会收到一份独一无二的专属“生情报告”,报告记录了所指导学生全年思想动态、学业成绩、实践创新、奖励荣誉等成长数据,帮助导师和班主任制定个性化育人方案,做到科学决策、因材施教,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更富成效。
数智赋能全过程育人,打造学生发展主引擎
多维贯通,贯穿育人环节。学院构建具有化工特色的“三传一反”三全育人体系,搭建思想引领、发展成长、管理服务三大平台,深度融合十大育人体系,打造贯通学生在校成长发展全过程育人生态,培养了以“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杨济源、“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获得者徐柳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
发展集成,整合育人资源。学院坚守“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育人初心和“让每位学生都有出彩和梦想成真机会”的育人使命,把事关学生全成长周期的各类要素有机融合成“梦想小鸭”一站式学生成长平台,推出了1号先锋、价值引领、学业指导、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奖勤助贷、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八大版块,满足学生在校成长发展的各方面所需。
全时回应,学生事务助理。学院专门开发学生专属的校园事务智能助理 Ducking,这是一款囊括学生校内日常事务的智能问答平台,学生只需在Ducking 输入问题,点击问问便会跳出答案,一问一答,即答即知,平台上线以来已完成2万余条提问,全天候服务学生事务所需。
数智赋能全方位育人,激发成长成才新动能
同向同行,推进大思政课。学院以“三进三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专业教育、“三志”“三基”进课堂教育、科技报国使命进实践教育,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通,课程思政覆盖率达100%。学院紧紧围绕“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十大主题教育;用好社会大课堂,年均组织70支队伍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数字画像,探索精准育人。学院探索学生数字画像,以学生数字画像的多维度展现学生成长数据的全方位。建立以德育指数、智育指数、体育指数、美育指数、劳育指数、先锋指数、创新指数等7个指数为核心的成长体系,为精准育人提供大数据支撑。
有机联动,推动社区育人。学院积极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服务资源下沉到学生身边,探索“三地五星”一站式数字化学生社区建设,以先锋指数、学风指数、创新指数、劳动指数、安全指数等“五星指数”映射现实学生社区,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阵地、育人园地、平安高地,推动党员先锋进社区、学习实践进社区、劳动教育进社区、安全教育进社区、管理服务进社区,探索一站式集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数字化支撑的社区育人阵地。
数智赋能“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立大志,明大德,夯实学生理想信念。以“1号先锋”成长营为载体,打造理论学习和先锋实践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党员知行合一,先锋引领。理论学习坚信仰。截止目前,已开展“红色半月谈”444讲,“红色星期二”111期,“行走的党史课”进入2.0,学生理想信仰教育全覆盖。先锋实践增党性。学院设置寝室安全员、实验室安全员、学风帮扶员等岗位,要求“1人1年1岗1先锋”,680余名学生在平凡的坚守中锤炼党性,做好“关键小事”,彰显不平凡。
成大才,担大任,提升学生能力素养。营造一流学风。形成“乐学、好学、乐研、好研”良好氛围,学生考研报考率达70%,升学率超过50%。提升创新能力。近3年,全院在各类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28项、国家级奖项391项,包括全国大学生“互联网+”竞赛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特等奖3项、全国化工实验竞赛一等奖2项等。保障优质生源。2022年,我院本科招生实现专业(类)投档线在省属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中排名第一。培养行业精英。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超过70%的学生在行业头部企业就业,唱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每年有学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研究生支教团”,去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
有大爱,大思政,做好学生发展支撑。制度优供给。学院全面推进学生评价制度的供给侧改革,牢牢抓住综合素质测评这个“牛鼻子”,先后发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奖学金评比办法等10余项文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研究化。落实学校“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工作成果化、成果工作化”要求,用“解剖麻雀”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破解难题,不断创新。2022年,学院思政工作获省、校级课题立项4项,获省、校级荣誉8人次。思政队伍形成雁阵效应。学院涌现“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以及浙江省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成长。
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让育人工作“行于人人、融于时时、化于事事、见于处处”,形成有大爱、大思政的“三全育人”格局,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