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朝晖校区召开

作者:文字:强根荣、应惠娟、李丹琳 照片:杨新影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2-01-26浏览次数:533

 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2021年度)于1月21日在朝晖校区存中楼808会议室召开。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化学化工学科组组长、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剑荣教授、浙江大学原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建跃教授以及厦门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誉主任任艳平教授、浙江大学化学系方文军教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陈丰秋教授、嘉兴学院教务处处长艾宁教授、学校教务处处长计伟荣教授等委员出席会议。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董华青、副处长丰枫、学院党委书记王雷、院长王建国、副院长王连邦以及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全体教师等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张剑荣主任委员主持了教指委会议。


会场全景


王建国院长发表致辞,首先代表学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随后就学院历史、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教学成效、科研成果以及学生竞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感谢委员、专家们莅临指导工作,恳请大家对中心建设提出批评意见、发展建议。

计伟荣处长向参加会议的委员、专家表示热烈欢迎,简要回顾了中心2021年工作,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希冀,期待中心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再上一个台阶。

董华青处长指出,中心发展要抓住校区搬迁的契机,推动中心新一轮发展,同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丰富中心教学实践内涵。

教指委委员们听取了实验中心负责人有关2021年度的工作报告、化工实训中心建设情况报告,并观看了化工实训中心建设视频,肯定了实验中心2021年在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人才培养效益显著

实验中心承担了全校化学、化工及其他近化类共25个本科专业、3000多人、23万人时数、4万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授课专业中包含了1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心作为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秘书处单位,协调、指导了每年的浙江省大学生化学竞赛,为全省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化工实验竞赛等高级别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实验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发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新增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结题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构建了化学化工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全省具有示范性、引领性。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验室准入教育”被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线下课程。

三: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喜人

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重点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正式出版,并被省内外6所高校作为教学用书。在《实验技术与管理》、《大学化学》等教学类重要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5 篇。在实验教学内容的绿色化建设、实验手段和实验装置的绿色化改造、产教合作与协同育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实验室建设上新台阶

中心全面完成了化工实训中心建设,共投入省财政资金2580余万元,总面积2570㎡,建设了30多套实习实训装置,完成了从“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工程实践”的全方位覆盖,形成了虚实结合紧密、教学内容丰富、实训效果显著的系统化、专业化及社会化的实习实训体系。

五: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

建立了“基础化学实验I”网络教学课程,完成了“基础化学实验考试系统”及“实验加”微信公众号建设。在实验室安全方面, “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中心自主设计开发了“机房智能在线监控系统”,强化了原有的通风系统、电磁门锁和安防系统,有效保障了实验室安全运行。


线上线下同步讨论


王雷书记作总结发言,对委员、专家提出的积极建议表示感谢,今后学院将专题研讨实验教学工作,通过促进专任教师与实验中心教师融合推动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凝练标志性成果,形成科学高效的实验室运行与管理机制,扩大示范中心辐射。


线下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