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共共建家园 ——《红色星期二》第七十七期

作者:化工学院党员之家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2-02-20浏览次数:25

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下午,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由学院党员之家举办的线上“红色星期二”党员固定学习日活动。本次学习的主题为“命运与共,共建家园”,由化工学院化学工艺本科生党支部的副书记邓渭山同志担任主讲人。

邓渭山同志首先对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做了一个简单介绍。11月22日,小雪节气这一天,习近平主席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共同主持了一场特殊的云端会议——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这是今年我国最重大的周边外交行动,也是习主席首次同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

中国与东盟走的如此之近,关键节点就是1991年,在30年前,中国与东盟开启了对话进程。为了铭记历史性对话,中国与东盟也曾举办过多场纪念峰会包括2006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11和16年的20、25周年纪念峰会。

邓渭山同志将这次纪念峰会概括为“三十而立”、“四点经验”、“五个家园”和“四个坚定不移”。

30年来,中国和东盟关系十分密切,第一个“三个最”即最能说明问题:如今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最具活力的合作伙伴、最富内涵的战略伙伴。东盟各国领导人在纪念峰会上发言也提到“三个最”——东盟中国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方已经发展成为最全面、最具实质内涵、最为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11月22日的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是此次峰会最重要的成果。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30年,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30年,是中国和东盟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双方关系跨越式发展的30年。30年来,从对话关系、磋商伙伴、全面对话伙伴、战略伙伴再到全面战略伙伴,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柱。在此基础上将双方关系提质升级,可谓水到渠成、恰逢其时。

四点历史经验分别为:一是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平等相待、和合与共是我们的共同诉求。我们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中国在东盟对话伙伴中最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我们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路径,以真诚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以求同存异妥处分歧和问题,共同维护和弘扬亚洲价值观。二是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始终聚焦发展主题,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促进了地区融合发展和人民福祉。三是守望相助,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互帮互助是我们的共同传统。我们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重情义,讲信义,遇到喜事共庆贺,遇到难事互帮衬。通过携手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强化了命运共同体意识。四是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多元包容是我们的共同基因。我们从东亚文明中汲取智慧,以开放理念引领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平等协商推进东盟主导的地区合作,以包容心态构建开放而非排他的朋友圈,落实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共建五个家园分别为:第一是共建和平家园。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中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愿同周边邻国长期友好相处,共同维护地区持久和平。中方支持东盟建设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愿尽早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第二是共建安宁家园。中方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共同维护南海稳定,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第三是共建繁荣家园。不久前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契合东盟各国发展需要,可以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协同增效。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支持建立中国-东盟发展知识网络,加强减贫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均衡包容发展。第四是共建美丽家园。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中方愿发起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第五是共建友好家园。中方愿同东盟加强职业教育、学历互认等合作,增加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名额。明年,我们将相继迎来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中方愿以此为契机,深化同东盟各国的体育交流合作。

习近平主席鲜明强调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下,东盟国家十分关心自身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定位,十分关心自身一体化发展和内部团结,十分关心自身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主席通过四个“坚定不移”,予以明确而郑重回应,为地区国家团结合作注入强大信心和定力。

最后邓渭山同志用习总书记的话结束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